东方红 【黄河行】白云山上白云飞

陕西榆林的佳县在保德、府谷的黄河下方。佳县原来叫葭县。“蒹葭苍苍,在水一方”,这里有沿河长满了芦苇的葭芦河注入黄河,故曰葭县,但葭字古奥了一些,就在上世纪60年代改为佳县,音同义不同。
30多年前去过一次榆林,看过素有“万里长城第一台”之称的镇北台。其时的镇北台虽然见绿,但登台北眺,依然黄色多于绿色,远处的一道亮线是位于陕北的中国最大沙漠淡水湖红碱淖。榆林城里的街道虽然齐整,但旧日的城墙多数残破,就是当地人说的“土圪塄”。也有新的街道,但旧日商气无多,新的市场气氛尚未形成,说一般化不是太贬。
2018年夏天再去榆林,这一次眼亮了。首先是复建的古城墙和古城门异常高大,因为有意突出北方商埠的外部形象,北城门前没有规划建筑,门楼突出,左手的城墙下就是昔日的交易市场,现在也是异常活跃的现代商业交易中心。镇北台也变了样,台还是那个台,楼还是那个楼,但被绿色包围了,登台北望,到处是绿的草、绿的树,还有很大一片野菊。
在榆林住了一天,想着向西南方向的佳县去。一来佳县只闻其名未到其地,是黄河边一座名县城,有着不一样的山河气势;二是那里有新中国诞生前的故事。
佳县的历史既漫长也简单,春秋时为白翟部落之地,秦入上郡,西汉入西河郡。1964年改称佳县,现属于榆林市。佳县紧临黄河,坐落在水系相对独立并与黄河交汇的秦晋峡谷里,峡势险峻高大,最能体味“黄河远上白云间”的诗歌意境。
从榆林东来,接近佳县县境的公路一路走低,有盘绕的缓坡。从公路盘旋而下10多公里后,才看到蹲踞在山崖下的县城。县城选址巧妙,临山不依山,靠水不在水,但山水兼得。在山崖笔立中交通相对方便,从街口可以直去渡口,去著名的白云山。白云山像一只硕大无比的巨船,停靠在黄河上。
佳县河对岸就是山西的临县,它们是一对隔河招手的老兄弟。临县有条湫水河,湫水向南,与黄河交汇处,就是有名的碛口古渡。佳县黄河南去百十公里是吴堡,吴堡对面又是山西的柳林镇。陕晋虽然隔河相望,经济联系却密切。佳县、吴堡大有晋风,临县和柳林也有一股陕气,陕西的秦腔声在临县和柳林听得,山西梆子又在佳县、吴堡流行。两地间移民来往也很多,你说你爷爷的爷爷是山西吕梁人,他说他们家的姥姥的姑是陕北佳县人。
这样一种经济文化联系,也使佳县成为当年陕甘宁边区的经济亮点和八路军进入太行的“踏脚板”。在1942年掀起的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中,佳县的小纺织业、造纸业、机械业、盐业和商业都有了发展,为边区的建设和发展作出特殊贡献。即使在最困难的时期,也有螅蜊峪这个红色贸易通道,把延安和晋绥根据地联结在一起。其时的螅蜊峪渡口,每天有40只船停靠,发货量达到400吨。有许多反映边区大生产运动的戏剧,也在佳县的黄河背景中诞生,佳县还是《东方红》经典歌曲的诞生地。
东方红|【黄河行】白云山上白云飞】《东方红》的歌词作者是李有源和他的叔叔,都住在佳县乌龙铺。1944年,延安鲁艺秧歌队到佳县、吴堡慰问八路军将士,得知他们叔侄都是生产模范,把他们请到炕头海聊。说到唱歌,李有源说:俺们叔侄俩也编了个新歌,叔叔嗓子亮,我编新词叔来唱。说着,他的叔叔就拉开嗓子,《东方红》的词与新调横空出世。李有源的《东方红》,无论从意境还是思想上,都有了至今依然不断升华的新高度。从1945年开始,一曲《东方红》从陕北唱遍大江南北,1970年又随着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进入了太空。
李有源的后人还住在乌龙铺,现在也叫乌镇,是佳县南大门,是一个浅丘区,也是红枣的重要产区。乌镇坐落在一块台地上,没见着李有源的后人,但看到了他们的新房和新院落,一扇大门,春节里贴的火红对联依然如新。据说,他的侄子和孙子唱起《东方红》来,也一样声音浑厚有底气。
黄河上的太阳不仅让两岸的民众看到未来,也带来民族精神的崛起和伟力的迸发。1939年4月13日,以保卫黄河为主旋律的《黄河大合唱》,在陕北公学礼堂首次公演。这是亲眼见到黄河和黄河船夫的冼星海,拖着病体酝酿了很长时间,创作出的传世交响乐。在延安既无交响乐队也缺少乐器的情况下,冼星海不得不自己指挥乐队,用自制的低音胡与在瓷缸桶里摇击饭勺,去模拟黄河的惊涛骇浪,去映衬和表现横渡黄河的黄河船夫勇往直前的形象,这是我们另一笔永久的民族精神财富。

推荐阅读